close

? 服務||Yahoo!奇摩 知識+ 科學常識 教育學習 如何做 我要發問 發表 我要發問 熱門: 解夢 腸中風 流感 火鍋湯別喝 傷口癢 主題 居家風水 用手機上知識+ 知識搜尋 知識+ > > 其他 加入追蹤 轉寄朋友 友善列印 知識問題| 體操和跑步... 發問者:★ 晴〃兒★ ( 初學者 2 級) 發問時間:2005-08-08 06:12:00 解決時間:2005-08-10 15:21:00 解答贈點:5 ( 共有 0 人贊助 ) 回答:1 評論: 0 意見: 0 [ 檢舉 ] 網友正面評價 81% 共有 16 人評價誰能給我體操和跑步的簡介押 要詳細的優!! thx!! 最佳解答發問者自選 回答者:↖☆ Kimi ★↗ ( 研究生 4 級 ) 回答時間:2005-08-08 12:49:15 [ 檢舉 ] 跑步簡介 競走 競走的速度決定於步頻和步長。普通走路每分鐘約走100~120步,競走則達180~200步。普通走路步長約為70~80公分,而競走步長可達90~110公分。競走技術與普通走步相比,其特點是骨盆前後轉動大,腰部有一定的扭動,兩臂積極擺動,步幅大、頻率高,身體重心軌跡波動小,移動速度快,動作自然協調,節奏感強,因而輕鬆省力。隨著運動訓練素質的不斷提高,各項競走的走速越來越快。 短跑   田徑運動中400公尺及400公尺以下距離的快跑,又稱短距離跑,1896年第一屆奧運會列為男子比賽項目,1928年第九屆奧運會開始列入女子比賽。短跑比賽項目有100公尺、200公尺、400公尺。100公尺決賽是奧運會最動人的場面。短跑全程技術包括起跑和起跑後加速跑、途中跑、終點跑 (衝刺) 幾個部分。運動員要取得優異的短跑成績,必須具備頻率快、步幅大、全身放鬆協調配合的良好技術,以及與此相適應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 中距離跑   800~1500公尺距離兼需短跑速度和長跑耐力的田徑運動項目。又稱中距離跑,介於短跑與長跑之間。1993年9月,中國曲雲霞和王軍霞分別以3'50"46和3'51"92的成績打破1980年蘇聯選手卡贊金娜在奧運會創造的3'52"47的世界紀錄。 中距離運動成績的進展與訓練方法有直接的關係。匈牙利教練伊格勞、澳大利亞教練切魯蒂、紐西蘭教練A.利迪亞德、巴西教練S.奧維拉的訓練方法都對運動技術的發展有重要貢獻。 長跑 田徑運動比賽項目。又稱長距離跑。芬蘭最先以長跑運動而聞名。Johan Kehmainen是芬蘭長跑運動的開路先鋒。他在第五屆奧運會上一舉奪得兩個長跑項目的冠軍。他的5000公尺成績為14'36"6,被承認為第一個世界紀錄。繼科勒赫邁寧之後,長跑巨人Pao Nurmi使芬蘭高踞長跑田壇首位三十多年。維持芬蘭長跑運動強國地位的運動員,還有Vilho Rita、Lauri Lehtien等。在第五屆至第十一屆的六屆奧運會上,芬蘭運動員共獲長跑項目10枚金牌、7枚銀牌和5枚銅牌。接續芬蘭長跑優勢並取得驚人成果的是捷克運動員Emil Zatopek。他在1949~1954年間5次打破10000公尺世界紀錄和1次5000公尺世界紀錄。蘇聯、澳大利亞和也都有長跑運動員創造過優異的成績。芬蘭長跑運動一度勢衰之後,到七○年代又以Lasse Viren在第廿、廿一屆奧運會上的突出成就而再起。此後,以衣索匹亞、肯亞和摩洛哥為代表的非洲長跑運動員異軍突起,如衣索匹亞的Miruts Yifter,肯亞的John Ngugi,摩洛哥的Said Aouita等,都是奧運會長跑運動中的佼佼者。女子長跑自1984年第廿三屆奧運會列入3000公尺,第廿四屆奧運會又增加10000公尺項目。第廿四屆奧運會的兩項女子長跑金牌均為蘇聯運動員獲取。中國王軍霞在1993年9月以29'31"78的成績破女子10000公尺世界紀錄,以8'06"11的成績破女子3000公尺世界紀錄。現代長跑運動的技術和戰術均在不斷發展, "高頻式" 跑和 "大步幅" 跑技術都產生了良好效果。由於長跑運動員實力漸趨接近,在比賽中常要靠戰術取勝,在比賽中多採取緊跟相隨的戰術,因此在起跑時佔據有利位置,途中保持高節奏,再加上強有力的終點衝刺,就成為最有效的戰術模式。 馬拉松 田徑運動中的距離最長最辛苦的一個項目。馬拉松一般是把起、終點設在田徑場內,而途中則在公路上進行,全程為42.195公里。由於各地舉行這項比賽時的公路條件不可能相同,因而只有世界最好成績,而不設世界紀錄。馬拉松的路線一般採用一個折返點的往返路線或單行路線。在跑的沿途設有公里牌、路標、飲料站和水站等。馬拉松的路線要選擇比較平坦的公路,避免橫穿鐵路和鬧市。根據法言學家 M. 佈雷爾的建議,在1896年第一屆現代奧運會上,舉行了首次馬拉松賽跑。這次馬拉松賽跑因是在希臘的雅典進行,參加比賽的運動員均沿著古代士兵費底皮斯 (Pheidippides) 跑過的路線,由馬拉松跑到雅典城,全程約40公里。後來在1908年倫敦舉行的奧運會上,王室人員要觀看馬拉松賽跑,把起點設在溫莎城堡前,至運動場為42.195公里。從1924年第八屆奧運會起,國際業餘田徑總會就把這個距離正式規定為馬拉松的標準距離。馬拉松的距離很長,運動員體力消耗大,所以如何節省體力便成為馬拉松的重要技術問題。馬拉松的動作更要求平穩、柔和和速度均勻。國際田總從1981年開始,把女子馬拉松列為正式比賽項目,並從第廿三屆奧運會起增加了這個項目。 體操的簡介 徒手或借助器械進行各種身體操練的一類體育項目。1896年第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始列為正式比賽項目。具體項目曾多次變更。男子體操現設團體、個人全能、地板體操、跳馬、鞍馬、吊環、雙槓、單槓共8項。女子體操現設團體、個人全能、地板體操、跳馬、高低槓、平衡木、韻律體操共7項。 地板 (稱自由體操) 體操項目之一。以競技為目的,把徒手體操和技巧的若干不同動作編成一組,在規定場地、規定時間內完成。男子地板體操自1932年第十屆奧運會開始列為正式比賽項目。女子地板體操自1952年第十五屆奧運會開始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男子地板體操 比賽場地初為8公尺×8公尺。從1952年第十五屆奧運會開始,改為在12公尺×12公尺的地毯上進行比賽,其4條邊線均為5公分寬。運動員在比賽中可以踩線,但不能過線。從六○年代後期開始,地板體操比賽改在有彈性的12公尺×12公尺的地板體操地板上進行 。 規則要求一套地板體操自選動作需在50~70秒內完成,其中技巧動作是構成動作的主體。動作編排要充分利用場地,選擇3個不同的技巧連接成串,使力量動作和靜止平衡動作相結合。五○年代以前,地板體操動作是以徒手和簡單1周空翻為主。五○~六○年代,以直體空翻為主要技術。1956年在第十六屆奧運會上,選手相原信行首次作直體後空翻轉體180°接雙足起跳前手翻。兩年之後,在第十四屆世界體操錦標賽中,選手小野喬完成了直體後空翻轉體360°接後手翻。在1970年第十七屆錦標賽中,選手監物永三首創直體後空翻轉體1080°的技術。1972年,蘇聯選手Nikai Andrianov在第廿屆奧運會上完成"屈體後空翻2周",並奪得該項桂冠。1974年,蘇聯選手Vladimir Marchenko與選手掘出把單槓的"團身後空翻2周加轉體360°下"的旋翻技術移植到地板體操。 1976年 Nikai Andrianov在廿一屆奧運會上又完成直體後空翻2周,並摘取了該項金牌。地板體操是中國男子體操的強項,在八○年代以來參加的世界級大賽中 (奧運會、世界錦標賽、世界盃賽) 多次獲得冠軍。在1980年美國國際體操邀請賽上,中國體操選手李月久完成了"團身後空翻2周同時轉體720°" 的高難動作,並奪取冠軍。高難度的技巧翻騰動作與高難度技巧動作的直接連接,已成為男子地板體操發展的主要方向 女子地板體操 比賽在12公尺×12公尺的彈性板上進行,整套動作時間為1'10"~1'30",是女子比賽中唯一要求有音樂伴奏的項目。整套動作由不同類型的高難度技巧翻騰動作和符合個人特點、具有獨特風格的體操舞蹈動作 (跳步、轉體、波浪、造型等) 組成,要求難度大、類型多、編排新穎巧妙,音樂與動作融為一體,並能給人以美的享受。五○年代,女子地板體操多以手翻連接,最高難度為直體後空翻。六○年代,出現了直體後空翻轉體360°以及空翻接空翻的聯合動作。七○年代由於地板體操場地革新,地毯改為彈性拼板,為技巧難度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開始向多周多轉發展,出現了直體後空翻轉體720°,後空翻2周,複合軸後後空翻2周加轉體360° (俗稱 "旋")。 八○年代,出現了直體後空翻轉體1080°。與此同時,運動員的能力也普遍提高,一些高難度空翻被廣泛採用,不僅在整套動作的開始採用,而且在一套動作的中間和結束時也有,使一套動作出現多次。近年來,技巧動作繼續向多周多轉和複合軸的方向發展,高難動作直接連接增多,動作的類型也日趨多樣和複雜化,再加上盒式錄音帶的出現使音樂伴奏從單純的鋼琴伴奏發展到多種樂器的錄音伴奏,音樂與動作更加和諧、更富感情。在歷屆世界大賽中,蘇聯女選手的表演最為突出,分別奪得多屆世界大賽女子地板體操冠軍,為這個項目的技術發展的先趨。 跳馬 體操項目之一。男子跳馬自1896年第一屆奧運會列為正式比賽項目。女子跳馬自1952年第十五屆奧運會列為正式比賽。跳馬是從羅馬帝國末期用於軍事騎術訓練的木製馬演變而來,從跳上、跳下發展為跳馬運動。跳馬動作從助跑開始,雙腿並攏上板、踏跳、第一騰空、雙手或單手支撐、第二騰空、雙腿並攏落地完成動作。助跑長度不得超過25公尺 (從馬的近端垂直線量起)。帶彈性的助跳板高度為15公分。 跳馬比賽運動員只允許一次選跳一個動作,只有在單項決賽時才允許選兩個不同的動作,依次完成。助跑可以中斷,再繼續前進,但不允許折回重新肋跑。跳馬全部動作按規則分為屈體騰越、水平騰越、前手翻、側手翻等4類,每個動作都有相應的難度分值,分為8.7、9.0、9.3、9.6等4個難度等級,另有0.4為難新技術與完成熟練程度的加分。器械馬身用皮革包制,長160~163公分,寬35~36公分,高110~135公分,並配有專門用來起跳的彈性踏跳板 男子跳馬 男子跳馬為縱跳馬。1836年德國舉辦的學校體操節,最早出現男子跳馬表演。1877年德國舉行的體操比賽已有跳馬項目,是現代跳馬運動之先河。五○年代以前,跳馬比賽包括一般跳躍和支撐跳躍兩種,由運動員抽籤選擇其中一種。 五○年代以來,男子跳馬的水平騰越類動作已為各國選手所普遍掌握。這個時期,西德的Helmut Bantz和蘇聯的Yuri Titov等都取得了較好的比賽成績。六○年代至七○年代,跳馬技術發展較快。1962年,選手山下廣治首創山下手翻,開創男子跳馬的新局面,並奪取了1964年第十八屆奧運會跳馬金牌。選手 NB166 (原光男) 創造了側手翻轉體90°接後空翻,又開闢了側手翻接空翻類動作的新技術,後又出現 "笠松跳" 等新動作。手翻空翻類動作,代表這一時期的主要技術。蘇聯選手Nikai Andrianov選用前手翻前空翻加轉體動作,連奪1976年第廿一屆、1980年第廿二屆奧運會跳馬金牌。八○年代以來,男子跳馬技術發展為以手翻接空翻動作的多周、多軸轉體。中國選手楊雲奪得1984年廿三屆、1988年廿四屆兩屆奧運會跳馬冠軍。他首創的手翻直體前空翻540°,被國際體操總會所認可,並以他的名字命名 女子跳馬 女子跳馬為橫跳馬。助跑長度可根據個人需要調整,必須用雙腳踏板起跳,允許作一個準備動作,越過馬身時必須用雙手支撐馬,加各種翻騰、轉體完成動作。整個動作要求跑動快、騰空高、轉體正、落地穩。以單個動作為評分單位,包括助跑、起跳、第一騰空、推手、第二騰空和落地。最高得10分。跳馬比賽時,規定動作只允許每個運動員跳一次、10分起評;自選動作允許跳兩次,以最高的一次成績計算,按規則規定的動作難度分值起評,最高10分。單項決賽要求運動員跳兩個不同類型的自選動作,並以兩次得分相加除2為最後成績。 五○年代跳馬以水平騰越類型居多。六○年代進入以手翻類為主的新階段,相繼出現了屈體前手翻轉體180°,前手翻轉體360°、540°等動作。1972年,東德運動員Klaus Koste完成前手翻接前空翻動作成功,並獲得跳馬冠軍。此後男子跳馬中的 "NB166 原跳"、"笠松跳"在女子跳馬中不斷出現。1976年蘇聯女隊員Nelli Kim採用"NB166 原跳"轉體360°手翻轉體360°的動作獲第十八屆世界體操錦標賽跳馬冠軍 鞍馬 男子體操項目之一。從1896年第一屆奧運會起即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羅馬帝國末期,由於軍事騎術訓練的需要,曾把木製的馬用來代替真馬訓練騎手。十九世紀德國體操家把這種木馬砍頭去尾,作為體操器械。鞍馬動作要求在器械的所有部位,用不同的支撐方式完成各種全旋和前後擺越。它的支撐部位狹小,又是在不停運動和變換支撐的過程中完成各種動作,要求動作的準確性高、韻律節奏好、協調性強、幅度大。它允許以手倒立加轉體或不加轉體的動作,但只能在充分擺動中完成,不能停頓。作全旋時以並腿全旋為主。在完成一套動作中,還必須充分使用鞍馬的環上、環外、馬頭3個基本部位。 蘇聯運動員Viktor Chukarin和Boris Shakhlin以鞍馬運動著稱,分別獲得1952年第十五屆、1956年第十六屆、1960年第十七屆奧運會鞍馬冠軍。1964年第十八屆、1968年第十九屆奧運會,鞍馬桂冠連續為南斯拉夫選手Mirosl Cerar奪得。他還奪取了1962年至1970年的第十五、十六、十七屆世界體操錦標賽的鞍馬冠軍,有"鞍馬之神"之譽。七○年代,匈牙利選手Ztan Magyar連獲第廿一、廿二屆奧運會鞍馬金牌和1975年、1978年兩屆世界盃體操賽的鞍馬冠軍。中國運動員李寧奪得1984年第廿三屆奧運會鞍馬冠軍。 吊環 男子體操項目之一。自1896年第一屆奧運會開始列為正式比賽項目。現代吊環運動起源於,後來逐漸在義大利和德國開展起來。一套吊環動作,要求擺動、力量和靜止用力動作的比例大體相等,連接經過擺動、屈伸、回環、轉肩、倒立和靜止用力,要求從擺動到靜止力量的過渡和由靜止力量到擺動的過渡以及做靜止動作時,環不晃動。吊環支撐是活動的,所以對力量要求更高。早期的吊環動作只有懸垂、支撐和擺蕩,動作編入大量的力量動作。捷克選手Alois Hudec以直角懸垂直臂壓上成直角十字,再壓上成支撐、直臂直體慢起手倒立、倒十字,奪得第十一屆奧運會吊環冠軍。五○年代,蘇聯選手Albert Azaryan在吊環上完成直臂直體慢翻上成十字靜止2秒,被國際體操總會命名為"Azaryan 十字",至今仍是最高的D組難度動作。 六○年代以後,出現了直臂大擺轉肩直臂上至倒立等新技術。七○年代,一套吊環動作要求靜止力量用力動作不能超過的一半,靜止時間不能超過2秒,從而促進了擺動動作的發展。八○年代,吊環成套動作中力量動作比重又開始回升,並要求動靜結合、高難力量性動作和擺動動作巧妙連接。 雙槓 男子體操項目之一。1896年第一屆奧運會列為正式比賽項目。雙槓比賽動作由擺動、擺越、屈伸、弧形擺動、回環、空翻和力量動作組成,並要求將它們有機地連接起來。二○世紀初期,雙槓的靜力性動作較多,成套編排變化不大,較其他體操項目發展緩慢。三○年代,由於擺動技術的改進,在1936年第十一屆奧運會上,德國選手Konrad Frey在他的成套自選動作中完成了後空翻分腿擺越成支撐,奪得冠軍。 五○年代至六○年代,擺動技術又有新的發展,擺幅加大,動作不斷創新。1956年第十六屆至1968年第十九屆的四屆奧運會雙槓冠軍蘇聯運動員Viktor Chukarin、 Boris Shakhlin和遠藤幸雄、中山彰規,分別首先完成了前擺轉體180°成倒立、後空翻成手倒立、前擺轉體360°成手倒立等高難動作,同時發展了槓下回環的複合動作及下法加難,雙槓技術有了明顯的發展。七○年代,槓下屈伸類動作的複合技術發展較快,以長振屈伸上直接向後分腿擺越、弧形上轉體180°成支撐、後上轉體90°成一槓懸垂等為代表,空翻2周加轉體類型的下法也在這一時期進一步提高。選手加藤澤男在1972年第廿屆、1976年第廿一屆奧運會中連續奪得兩屆雙槓冠軍,成為這一時期雙槓發展的主要代表人物。1980年中國選手李月久在第五屆世界盃賽中,首創"前空翻分腿向後擺越成挂臂撐",奪得桂冠。選手監物永三在1979年第四屆世界盃體操賽中,完成了"向後大回環",並奪得冠軍。不久又出現了向後大回環轉體360°成倒立的動作 單槓 男子體操項目之一。1896年第一屆奧運會即列為正式比賽項目。十八世紀末,德國體操家用一根直徑8公分的木槓架了第一副單槓。1812年後,他又把木槓改為鐵槓,並把槓的直徑減細。單槓運動的動作由擺動、回環以及圍繞身體縱軸轉體和脫手或空翻再握的飛行動作及單臂動作組成,中間不許有停頓。它是培養運動員勇敢、頑強、有效地提高時間、空間感覺與控制能力的器械運動項目。二十世紀三○年代,單槓前後大回環和槓上轉體180°等動作已比較普及,還出現了扭臂握大回環以及後空翻下和振浪分腿下等動作。 四○年代末至五○年代,單槓技術以擺浪完成的分腿立撐回環接大回環、後懸垂的前後回環以及大回環互換等難度動作為主。這一時期的下槓法主要有直體後空翻、團身後空翻2周和燕式騰越等基本難度動作。瑞士的Josef Stalder和Jack Gunthard,的小野喬,分別以此類下法獲得高分。五○年代中期至六○年代,單槓出現了"鞭打振浪"技術,對整個體操的發展起了重要的先導作用。Mikhail Voronin首創的高屈體騰越動作取代了直角擺越,直體後空翻轉體360°、720°為更多選手所掌握。 體操選手 原光男在第廿屆奧運會上表演了首創的旋空翻技術,從而奪得單槓冠軍。爾後旋空翻技術被迅速移植到除鞍馬以外的男、女各個體操項目中,將男、女體操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七○年代末期創造的單臂類技術、"特卡切夫"騰越以及由此出現的"肖瑞智空翻",很快普及並被各國體操選手所掌握,首創或高質量完成這些動作的有Valery Lyukin、Vladimir Artemov,隊的森末慎二、中國隊的童非。 高低槓 女子體操項目之一。自1952年第十五屆奧運會開始列為正式比賽項目。高低槓始於歐洲,當時只是把男子雙槓的一側升高,以適應女運動員的特點。從1936年第十一屆奧運會起成為女子體操團體賽內容之一,規定動作必須在高低槓上完成,自選動作仍可自由選擇雙槓或高低槓。六○年代以前的高低槓為鐵座式,槓間距離固定不變。目前高低槓是槓間距離可以調整的鋼繩拉索式器械。高槓高度2.30公尺、低槓高度1.50公尺、槓間距為1.10~1.40公尺,可調節寬度。 高低槓動作由各種類型的屈伸、回環、繃槓、彈槓、騰越和空翻等組成。整套動作要求以動力性為主,不斷地換握、換槓、換向,避免停頓和附加支撐。對發展運動員的肩帶、上肢和腹背肌肉力量,提高運動員的時間、空間判斷能力,培養運動員的勇敢、果斷精神有很好的作用。五○年代初期,高低槓動作多以混合支撐、混合懸垂和靜止姿勢組成。從七○年代開始,高低槓技術出現了移植男子動作的發展趨勢。在1972年第廿屆奧運會體操比賽中,蘇聯女運動員Olga Korbut首先做出了 "高槓後擺成蹲接挺身後空翻抓高槓"和"高槓後擺分腿立撐向前回環至3/4向後挺身後空翻下"的新動作,對後來的技術革新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在1975年第十屆歐洲女子體操錦標賽上,羅馬尼亞女運動員Nadia Comaneci創造了"高槓後擺分腿前空翻再握"的新動作。在1976年第廿一屆奧運會上,她又以不同形式的倒立支撐回環、兩槓間的前後空翻組成新的成套動作,使高低槓運動顯示出力量與技巧相結合的特點,出現很多具有兩個飛行動作的成套動作。蘇聯女運動員Lyssenko成功地將 "特卡切夫分腿騰越" 和 "德切夫空翻" 直接連接,還創造出大回環接後空翻2周下等動作。高低槓技術朝著成套動作加長 (18~20個動作)、難度動作直接連接、動作幅度大、騰空高、變化多、連接巧妙的方向發展。 平衡木 女子體操項目之一。1952年第十五屆奧運會開始為正式比賽項目。十八世紀末起源於德國,繼而傳至歐美各國。1934年第十屆世界體操錦標賽列為女子體操團體賽比賽內容之一。平衡木器械為一長500公分、寬10公分、表面附一層薄氈的長方形木條,安裝在兩個固定的底座上,高低可以升降,正式比賽高度為120公分。平衡木是反映女性特點的典型項目。動作內容包括各種跳步、轉體、波浪、平衡、造型及技巧翻騰 (各種滾翻、手翻、空翻等),並組成成套動作。整套動作必須符合規則規定的難度、數量和編排要求,時間為1'10"~1'30"。要求動靜結合,往返起伏,不斷變換動作方向,充分利用器械的長度。由於平衡木面狹窄,對完成動作的準確性和運動員控制身體平衡的能力要求很高。每套動作最高得分為10分,跌下器械按規則規定每次扣0.5分,稍有失誤就失去奪魁的機會,因此對運動員的心理要求也很高。 五○年代,平衡木動作多為走、跑、跳、簡單的造型、倒立、平衡和滾翻組成的以靜力性為主的成套動作。六○年代,以側手翻、轉翻、快速滾翻、單臂倒立及走、跑、跳、轉體、平衡等動作為主要內容。七○年代,蘇聯女運動員Olga Korbut在第廿屆奧運會上首先在平衡木上完成了後空翻,推動了平衡木技術早期平衡木運動向難、新方向發展。此後,高空翻動作不斷出現,並開始出現挂串空翻,橫木的跳步、向後腹回環、向側滾動360°等動作,大大豐富了成套動作的編排。八○年代,平衡木運動得到進一步發展。東德選手Maxi Gnauck在1981年第廿一屆世界體操錦標賽上用為子上板做平衡上法;羅馬尼亞選手Ecaterina Szabo完成後手翻拉拉提接拉拉提和後空翻轉體360°站木;蘇聯選手完成後手翻轉體270°成橫木正撐腹回環和屈體後空翻2周下等等。自由體操中的大量動作被移植到平衡木上完成,平衡木已由動靜結合發展為以動、力為主,難中求穩的競技項目。 參考資料 SportsNT 運動神網. 相關詞: 體操公主,體操男孩,韻律體操,體操選手,體操,新體操,體操項目,體操音樂,學體操,骨盆體操 [ 快速連結 ] 其它回答( 0 ) | 意見( 0 ) | 評論( 0 ) 發問者評價 thx!!! 發表你的評價 你的評價 發表評價: 正面 普通 負面 評價內容: 發表 取消 加入追蹤 轉寄朋友 友善列印 馬上按讚 加入 Yahoo! 奇摩 知識+ 粉絲團 測測你的職場有幾分? 多益700分測驗題庫 立即測試你的多益等級 數學小神童,挑戰AMC10 八十歲老爺爺,最愛數學 不用補習!數學一樣滿分 相關問答 [ 歷史人物 ]在德國被稱為『德國體操之父』的人是哪一位? [ 其他 ]競技體操裡有什麼項目? [ 其他 ]哪個國家的體操最厲害 [ 其他 ]體操好玩嗎?? [ 舞蹈 ]體操和舞蹈的拉筋方法... [ 舞蹈 ]我想學韻律體操 更多 其他回答(0) 意見(0) 相關評論(0) 目前沒有資料 目前沒有資料 發表意見發表意見字數已達上限,要改成發表評論嗎? 發表 取消 目前沒有資料 我要評論 註冊 公告: 知識團員轉粉絲全數完成 刊登贊助網站小選手兒童兒體能體操推廣中心 www.gym-kid.com 讓孩子自信成長!單槓、平衡木、地板體操訓練,選手級指導,安全運動空間。 www.gym-kid.com 體操墊跳高墊攀岩墊─訂製&出租 www.alpinedirect.com.tw 拔山企業,防水強力特多龍布高級泡棉製運動保護墊,製造,十多年經驗品質保證 www.alpinedirect.com.tw 兒居家防護用品在7net www.7net.com.tw 媽咪比讚推薦Akachan嬰兒用品!品質價格親民,全館滿額再免運! www.7net.com.tw 加入森森購物網 折價券立即送 www.u-mall.com.tw 選購門板防碰片來森森!保護車門免於碰撞脫漆,全館汽車用品下殺價,省錢立刻購! www.u-mall.com.tw Weplay-親子課程推薦 www.weplaycenter.com 特色遊戲課程秋季班開課!提供多元活動學習、親子互動設計,入會享95折優惠! www.weplaycenter.com 安全防護-昭勝 www.taiswell.com.tw 校園安全ˋ居家安全, 專業生產各式護條ˋ護角ˋ防撞條ˋ防撞地墊ˋ運動地墊 www.taiswell.com.tw最新其他 發問中 已解決 騎腳踏車算運動嗎 高雄健身工廠的比較(五福ˋ三多ˋ博愛ˋ九如) 更多 m.kuigltiyrfuk,etk76ke5kit 更多 知識搜尋 雅虎資訊 版權所有 (c) 2013 Yahoo!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服務設有管理員」 服務條款隱私權政策知識+ 之問答內容是由參與+ 之網友提供,僅供參考,Yahoo!奇摩不保證其正確性。

沒有人喜歡孤單一個人

身邊多個人陪不管是有事沒事都很開心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一招讓人對自己有好感的超級必殺技

其實吸引異性並不需要你很會說話或是要讓自己花盡心思打扮成型男(當然這不表示你就不需要打扮)

首先讓我們來想想有什麼東西能夠影響到人的想法呢?

在經過店家的時候聞到香味會想要停下來吃個東西

在家中點個精油讓房間中有一種讓人覺得舒服的香味心情也就愉快起來

抱著情人時聞到對方身上傳來的陣陣香氣讓人覺得心曠神怡

注意到了嗎??

氣味能夠使人有特別的感覺

不是什麼奇奇怪怪的味道都有用

今天我們要吸引異性當然要專門要使用能夠影響到對方的氣味

有人說

人類的費洛蒙可以在對方無法察覺的情況下增加異性的吸引力,舒緩使用者的負面情緒壓力,提升正面情緒,增加自信

原來有些人總是會讓人忍不住地想要去親近原來有費洛蒙在偷偷運作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既然知道原因就找得到解決的方法

網路上類似的商品實在太多,想要找到有效果、又有安全檢驗的實在很不容易

幸好皇天不負苦心人讓我找到了這個神秘的網站

Oh My God!!!

原來我之前看到的一些商品有近九成是假的

要是真的使用後遇到的不是、而是豬哥豬妹就只能欲哭無淚了

看了這麼多資料後當然要自己來體驗看看這種秘密武器的威力

試用沒想到竟然帶來了許多非常神奇的效果

當然這是要看場合來決定需要準備使用哪種武器

用在一般社交場合、對異性(男女都有)甚至連系列

我想不管是不是還是

把自己打理得乾乾淨淨在加上那若有似無的神祕力量想要不去注意都難

這樣不但能夠做自己還能夠成為萬人迷

實在是沒有什麼比這個更好的事了

建議你把這個神祕的網站加入書籤免得哪天想找就找不到了

每日好康

電腦周邊 3C家電 視聽家電

名牌與手錶

交通/美食

品牌旗艦

超商取貨

美妝保養品 流行服飾 鞋包配飾

傢俱/寢飾

書籍DVD

快速到貨








以上資料來源,如有侵犯到著作權請到留言板通知站長移除 以上文章引用出處: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20508080296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aaaqq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